近年来,中国体育界联合行动治理“饭圈”乱象,最近,中国乒乓球协会与中国乒乓球队采取了果断措施,解散了官方粉丝群,并将这一举措扩大到所有运动员和社交媒体平台。官方粉丝群的成员们逐步解散自己的群组,通过实际行动抵制不健康的“饭圈文化”。

尊龙凯时:集体解散粉丝群,中国体育与“饭圈文化”告别

央视新闻的报道表明,这一拒绝行动不仅仅限于国乒。自1月11日起,中国羽毛球队的官博、运动员及教练员纷纷解散了粉丝群,包括备受瞩目的男双组合“梁王”(梁伟铿、王昶)等。去年,奥运冠军潘展乐、郑钦文等也采取了类似措施。这些跨项目的举措显示出中国体育集体拒绝“饭圈文化”的决心。

不良的“饭圈文化”近年来持续侵扰体育界,对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赛场上,一些激进的粉丝对运动员进行围堵和恶语相向;而在网络上,粉丝间互相撕扯、辱骂,甚至编排运动员之间的温情戏码,严重侵犯运动员的隐私权。更为严重的是,“饭圈文化”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链条,那些所谓的“大粉”、站姐及代拍者通过集资应援名义获取私利,吸引眼球,形成了一套粉丝经济的灰色产业链。

国家体育总局对此现象表示,乱象不仅对运动员身心健康有害,也影响了运动队为国争光的能力及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饭圈文化”背离了体育的本义,虽然表面为运动员而疯狂,实则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绑架。这样一来,不仅扭曲了纯粹的体育精神,还成为中国体育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近期的解散粉丝群行动,无疑彰显了中国体育的明确立场。然而,“饭圈文化”的成因复杂,治理工作需多方共同努力。互联网平台,作为“饭圈文化”的聚集地,也应积极履行职责,及时清理违法内容。去年4月,多家互联网平台曾开展为期3个月的“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并于12月17日对违规信息进行了公开处理。类似的治理行动应常态化,纳入平台的日常监管中,以进一步明确规则红线。

尽管“饭圈文化”受到抵制,但社会对体育和运动员的关注依然存在,许多人希望看到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状态,以及更丰富多元的体育世界。反对“饭圈文化”与热爱特定运动员并不是矛盾的,真正的体育热爱应体现在普及体育知识、传播体育精神以及参与体育运动上,而非非理性的追星行为。中国乒乓球队在解散粉丝群的同时,也表态将积极发声,构建正能量的生态圈,引导球迷关注体育精神,将定期发布权威赛事资讯、技术分析与战术解读,提高球迷对乒乓球的专业认知。无论如何,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如何引导理性的社会情绪并凝聚积极的共识,成为解散粉丝群后重要的“下半场”。

在这个背景下,尊龙凯时将继续关注体育的发展,致力于在推动运动与文化传播的同时,引导粉丝理性追求,助力中国体育迈向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