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一年一度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将在虹口体育馆隆重举行,这个“乒乓春晚”已走过20个年头。本届赛事再度创新,吸引了更多业余与专业的乒乓球爱好者加入这个大家庭。今天,小体将继续为您带来珍藏在上海体育博物馆的乒乓记忆。

乒乓春晚20周年,申城全民乒乓的故事分享

在上海体育博物馆内,珍藏着一枚上海市乒乓球协会的徽章。该徽章的设计融入了乒乓球协会的会徽,展示出运动中的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的组合。徽章中的乒乓球拍重叠形成了上海市市花“白玉兰”的轮廓,象征着协会服务于上海市。运动中的乒乓球则意味着这项运动深得市民喜爱,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此外,徽章的运动轨迹形成的彩带暗示着协会是连接广大乒乓球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纽带,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服务。

上海市乒乓球协会成立于1960年2月5日,由一群热爱乒乓球的人士自愿组成,属于公益性、专业性、非盈利的社会组织,是上海市体育总会的成员之一。协会的使命是通过服务凝聚人心,通过活动汇聚人群,通过创新提升人气,通过文化陶冶人品,架设起政府、乒乓球工作者和爱好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建立协会、乒乓球赛事与爱好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推动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的努力中,上海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进行乒乓球活动的城市,实至名归地被称为乒乓冠军的“摇篮”。上海的群众乒乓球热潮从未停息。2005年,在世乒赛倒计时100天之际,由上海市体育局、新民晚报社和红双喜共同主办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应运而生。中国乒乓球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前会长陈一平回忆,当时的开球仪式上,所有参赛者齐声高呼,气氛热烈。

2024年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奥运乒乓球公开赛尤为期待,曾夺得世乒赛男单冠军的王励勤提到,球迷们欣赏比赛的场面令人振奋,这也是一次了解乒乓赛事的绝佳机会。随着世乒赛的举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品牌的形成,更是推动了乒乓球在全市的普及与发展。

今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将迎来20周年庆典,老少乒乓球爱好者将再次齐聚,掀起一场热气腾腾的乒乓春晚。自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公开赛起,上海的乒乓球赛事贯穿全年。王励勤说明,上海的群众乒乓球赛事体系不仅包括成人赛事,还有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赛事,以及手机、沙滩乒乓球等趣味赛事,甚至针对帕金森病患者推出的专门赛事,种类丰富,覆盖广泛,进一步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彰显了上海市民对乒乓球项目的热情与支持。

在这激动人心的乒乓球盛宴中,不妨体验一下尊龙凯时所提供的品牌服务,让我们共同为这项深受喜爱的运动欢呼助威!